重读普京:将沉沦大国带上崛起之路

来源: 日期:2008-03-02


  普京

  普京在为自己的未来走一条权力曲线,不管路线是如何曲折迂回,通向权力是唯一的决策选择;不管普京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他在俄罗斯未来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是确定无疑的。

  □ 文/闻 一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普京并不是一个小人物。只不过在克里姆林宫里,他处于幕后。在1999年8月9日起担任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代总理之前,他就是个实权人物:1996年8月起,为叶利钦总统的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负责法律局和俄罗斯国外财产的工作。1997--1998年,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监督总局局长,1998年7月24日起,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以后备役上校的身份,取代了担任这一职务的科瓦廖夫大将。 1999年3月29日起,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

  身居幕后,又担任如此重要的一连串职务,这就使普京的身上笼罩着一层迷雾,看不清,猜不透,甚至大众媒体在普京就职联邦安全局局长时,连他的一张“标准照”也难以找到。加之他的双重身份使他更为世人所揣摩不透:一是他的“克格勃”经历,二是他的圣彼得堡市长索布恰克的亲密幕僚的身份。而这也正好成为叶利钦手中的一张政治牌。在叶利钦执政的最后几个月,他打出了好几张“总理牌”,普京也是这些牌中的一张,但叶利钦却迟迟不肯打这张牌。之所以迟迟不打,就是因为普京的“神秘”,叶利钦想利用这个“秘密武器”,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赢得政治终局的关键性胜利。叶利钦在选择斯捷帕申还是普京当总理时是这样考虑的:“但是,直觉告诉我,将普京推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为时尚早,他应该晚一些再出来。政治加速的时间太少了不好,太多了也许更糟。不应该让社会在这‘懒散 ’夏天的几个月中去习惯普京。他的谜不应该消失。意外的、突然的因素不应该消失,与新的强力政治家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对于选举是至关重要的。”

  保持普京的神秘感成了当今俄罗斯政治进程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来自圣彼得堡

  普京的“克格勃”经历现在是世人皆知的事了。但是,至今鲜为人知的是,普京本人并不以这个经历为荣。1990年,普京从民主德国回到列宁格勒后不久就向“克格勃”打了辞职报告。1991年8月20日,在“8·19事件”后的第二天,普京第二次打报告,坚决要求从“克格勃”辞职。他被批准辞职了。按照“克格勃”的规矩,“克格勃”基干人员是永远不得离职的,只能转为“担任现职的预备役基干人员”。普京在获准辞职后,就跑去找在列宁格勒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沙德汉说:“伊戈尔,我想坦白诚恳地讲讲我过去的工作。就是这样,为的是这不再是秘密,并且没有人再能够以此来威胁我。”普京和沙德汉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沙德汉将这次谈话录成了节目。在谈话中,他详细地询问了普京在“克格勃”的工作,问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在情报机构工作的。这一节目后来在列宁格勒电视台播放了。普京的辞职和向观众“坦承”他的“克格勃”经历表明了他要在政治上进取的雄心。他不想自己的这段经历将来被人利用,影响仕途的升迁,所以后来每当有人对普京暗示他的过去时,他就会说:“都说了。没有什么有兴趣的。关于这一切大家都已知道了。”

  在从列宁格勒大学转去圣彼得堡市政府之前,他和市长索布恰克有过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他对索布恰克说:“我应该对您说,我不仅是校长助理,我还曾是‘克格勃’的基干军官。不过,我现在辞职了。” 索布恰克接受了普京,后来他说:“他向我解释了这一决定,是因为他不同意委员会的新领导开始执行的政策。普京走得很彻底,甚至都没有列入担任现职的预备役名单之中,所以10年来他从没有超过他离职时有过的军衔。”索布恰克对普京的评价是:“我对‘克格勃’一直持否定态度,和这个组织没有来往,但是我对普京完全信任。有一次他对我说,他断绝了与委员会的关系,这就是说,事情就是这样。后来我发现我身旁有些人继续与‘克格勃’合作,但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没有给我缘由来怀疑他的诚实与正派。”

  普京确实对索布恰克十分忠诚。他成了索布恰克最可靠的助手,协助他决策并执行他所委托的任务。在索布恰克与权力最高层的争斗处于败势,甚至有遭监禁、审讯和生命危险时,普京都及时伸出了援手,最后还策划与安排了索布恰克的出逃巴黎。1996年,在索布恰克竞选市长时,普京领导市府的人员进行了 “忠诚”宣誓,声明如果索布恰克不当选,他们将集体辞去市政府的职务,而在索布恰克竞选失败后,普京和许多人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为此,索布恰克十分感激普京:“他不仅没有像其他许多人那样出卖我,而且寄信给最高机关,为我辩护。”

  在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第一副市长,主管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工作期间,他领导了圣彼得堡自由经济区的规划和实施,成立了生产可口可乐的合资公司及类似的合资企业。这时的普京与索布恰克周围的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经济系和法律系的精英融合在了一起,以他自身在法律系所受的教育和在“克格勃”中的实践而成为他们当中独具一格的人。他拥有了自己的一批志同道合者,其中就有现在被普京提名担任总理的祖布科夫。

  普京是在索布恰克的旗帜下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并开始引人注目的,但是普京最终成全了索布恰克,由于这种成全,普京得以跻身于俄罗斯一流政治家的行列。至今人们总在说,普京在掌权后,将圣彼得堡的人带进了克里姆林宫。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是索布恰克周围的那些法律和经济精英先到克里姆林宫参政掌权,在索布恰克竞选失败,普京“没有工作”时,正是这些人将普京带进了克里姆林宫。随着俄罗斯政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圣彼得堡派”才重新在普京周围集结起来并成为决定俄罗斯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核心力量。

克里姆林宫的一个谜

  1996年夏秋之交,在普京“失业”时,他的圣彼得堡市政府的同事和朋友有不少人都在莫斯科谋得了高位。博利沙科夫担任了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第一副总理,库德林是俄罗斯联邦总统监督总局局长,普京的熟人博罗金是总统事务局局长。普京自己讲过,他到总统办公厅工作的提议是由博罗金提出的:“博罗金十分意外地打来电话问:‘现在干什么呢?’我回答说:‘这不,我在收拾文件,腾地方呢。’‘打算在哪里工作?’我回答说:‘暂时还不知道。’随后他说: ‘我这么想,在我这里,在总统事务管理局你会感到无聊的,而在办公厅那里,对你正合适。’我回答说:‘好吧。’立即就同意了……”但是,由于总统办公厅的主任换了丘拜斯,所以前主任答应给普京的副主任的位置就实现不了了。普京来到莫斯科后去见了库德林,库德林告诉他,已和丘拜斯商量好,要他去担任总统办公厅社会各界联络局局长。普京的第一反应是:“干什么去呢?与社会各界,哼,与社会各界。毕竟是总统办公厅嘛。最后,我还是同意了。”但后来库德林和普京在去机场的路上给同乡博利沙科夫打了电话。为此,博利沙科夫去问博罗金说:“答应给人家安排工作,怎么又不办了。他还一直没有工作呢。”博罗金说:“我没有放弃他。是您的朋友丘拜斯把一切给毁了。”于是,博利沙科夫建议博罗金把普京调到他管辖的事务局去。但是,博罗金认为,普京不会来事务局,因为他不是干这种工作的人。博利沙科夫就说:“是吗,那你就再想点法子。”普京后来还是当上了总统事务局副局长。几个月后,即库德林成为丘拜斯的副总理后,他建议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将普京用作自己的副手。在众多“圣彼得堡人”的帮助下,普京1997—1998年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1998年5月25日起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

  从此,普京成了克里姆林宫中的一个谜。

  1998年7月25日,叶利钦解除了科瓦廖夫的联邦安全局局长职务,并任命普京为新的局长。普京在接受安全局局长的任命时,拒绝了叶利钦要他重新担任军职和授予将军衔的建议。他说:“这为什么呢?1991年8月20日我就从机关离开了。重要的是,强力部门应由文官来领导。如果允许的话,我将依旧是预备役上校。”当总理基里延科把他介绍给联邦安全局的工作人员时,这位新局长说,他回到家了。在任职期间,普京为联邦安全局争取到了定期的财政拨款,大大提高了联邦安全局工作人员的工资,使他们与叶利钦特别关注的对外情报局及“法普西”的工作人员有了平等的地位。

  叶利钦为什么会选择普京?叶利钦恰恰是看中了普京的“克格勃”经历。叶利钦后来回忆说:“我思考着,让谁来替代科瓦廖夫?瞬间就有了答案:普京!第一,他在机关里工作了不少年了。第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主要之点是,我对他愈了解,我也就愈相信:在这个人身上糅合着对民主和市场改革的绝对忠贞以及坚定的国家爱国主义。”在这里,叶利钦指的“机关”,就是“克格勃”,这在俄罗斯是个惯用的代名词。而叶利钦看中的是普京具有并且善于使用“克格勃”的集权、集中、快速和严厉的工作作风和方法。这显然是普京得以迅速高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叶利钦提名为代总理。普京将联邦安全局局长的职位交给了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监督总局局长帕特鲁舍夫。8月17日,普京在联邦安全局的工作人员会议上介绍新局长时开玩笑地说:“中校普京交岗。”对此,卢比扬卡(联邦安全局所在地)的新首脑帕特鲁舍夫回答说:“上将帕特鲁舍夫接岗。”

为了强国的崛起

  为了俄罗斯作为强国重新崛起,8年来,普京在几个主要方面采取了重大行动。首先是恢复军队作为一支实战部队的战斗力,重振大国的军威和震慑力。这是从车臣战争开始的。

  在普京就职俄罗斯联邦政府代总理的两天后,车臣武装人员开始侵犯达吉斯坦。普京请求叶利钦总统给予他领导军事行动的绝对权力,以便协调所有强力机构在车臣的行动。

  1999年9月,当普京在杜马提出要在车臣进行地面军事行动时,代表们哗然。当时的杜马主席斯特罗耶夫反对说,不应匆忙进行地面行动。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也呼吁普京要谨慎和权衡。政府中“老一代”的阁员们几乎全部反对普京的“冒失行为”,唯有军人中的权势者对普京的建议表示坚决的支持。他们支持普京决策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上一次车臣战争中,即在1995年12月下半月至1996年1月,由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部长格拉乔夫、内务部部长叶林和联邦反间谍局局长斯捷帕申一起领导的俄罗斯武装部队在车臣的行动中,俄罗斯军队本可一举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而当时的安全委员会秘书列别德的一场和谈断送了将军们已在帷幄中运筹好的军事行动,这令负责这些行动的将军们窝了一肚子火;二是主张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权势者,尤其是军队中的一些高级指挥员对苏联解体后军队的急速丧失战斗力和在世界上竞争力的下降深感忧虑。

  在这场地面行动中,有15万人的军队突击行动,战事取得重大突破。2000年3月30日,普京乘超级飞行员哈尔切夫斯基驾驶的超音速苏—27飞机完成了至克拉斯诺达尔,再由那里去格罗兹尼,最后不加油、不进行任何检修地返回克拉斯诺达尔的飞行。苏-27附近还有两架战斗机护航。这是普京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它既是对车臣战争初步胜利的宣告。也是普京对自己的车臣新政策的宣告。

  从这时起,普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强国先强军、以强国爱国主义统领国家和振奋民心的道路,并给予这方面大量的、优先的预算拨款。从此,海军、航空、导弹部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军事工业迅速复苏和发展起来。

  其次是,普京把因苏联解体而分散的、几乎瘫痪的中央权力进行了重组,消灭各州各地方各自为政的现象。在这方面,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政权体制,二是建立总统领导下的联邦区。由宪法立法会议通过了普京提出的有关政权改革的法律,其主要内容就是从议会上院中撤去地区领导人的职务,他们失去了不受侵犯权,赋予总统解散地区议会和解除破坏联邦法律的领导人职务的权力。按照同一模式,地区领导人有权解除地方自治领导人的职务。这种垂直领导体制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各地区承认并无条件地服从中央。

  为了保证这种垂直领导体制的成功运行,建立了由总统任命全权代表的大的联邦区。普京向各联邦区派出“总统全权代表”。普京甚至向国家杜马派出了自己的全权代表。这些代表在各个联邦区内、国家杜马内、各州内代表总统行使权力,而各个州的州长没有全权代表的同意和支持是很难自行其是的。

  普京在建立联邦区的同时,整顿大军区,配置得力的军区司令员,使军队重新归于国家元首的领导之下。普京还实行将军事领导人输入行政领导班子的措施。这一方面保证了军队的重建和在新形势下的指挥与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使疲沓的、近乎瘫痪的行政领导具有实施普京方针的支持力和活力。通过这种联邦区的建立和全权代表的派出,普京总统与军队保持了密切的关系,普京将军队的位置重新提到了它曾经有过的并且现在渴望得到的地位。而车臣战争的结果使几乎处于松垮状态的军队恢复了自信和活力,通过这场战争他们全力支持普京执政,而普京也通过他们保证了北高加索战略方针的实施并在重振军威的基础上重振国威。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几乎都是职业军人,他们所崇信的是权力和强力。他们的进入政坛是对普京政权的几乎不可动摇的支持。

第三是,普京使叶利钦执政时寡头与政权不分家的局面得以调整。执法机构先后惩治了大财阀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人,进而通过扩大私人企业中的国家股份,逐渐达到掌控这些企业的目的。其后又向由财阀,或者叫工业家、企业家掌控的各大公司,如“天然气工业”、“俄罗斯统一电力”、“俄罗斯石油”等派出政府代表(代表无一例外的都是副总理和部长级的政府要员),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尽可能多的国家干预。前者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和总统政令的得以下达和贯彻,而后者则预先决定了在俄罗斯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也不允许再出现诸如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不听话和时刻准备反叛普京及其中央权力的大财阀。在今年不久前普京宣布参加杜马选举时,他又明确提出大企业家不应占有杜马名额的意见。这意味着政治进程中一度形成的财阀势力将进一步减弱。

  第四是,普京为在国际舞台上重新争得发言权和行动权而东进西突。普京总的外交战略方针是:和东方世界,中国和中亚各国讲伙伴关系,稳定自己的战略后方,联合西方国家,尤其是德法,对抗主要的对手美国,反对美国操纵下的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和对俄罗斯国家事务的干涉。普京所面临的时代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表现为要成为一个单极的霸权国家,要对整个世界发号施令,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则是要重新作为一个大国登上国际舞台,在目前无法争得独霸世界的权力的前提下,不允许美国构建一个单极世界就成了俄罗斯的最大外交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对原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地区的渗透、挤压、争夺和俄罗斯对此的竭力反对、抗争和竭尽全力维护手中的权益就成了俄美争斗的核心,贯穿于普京时期的全部外交行动。在这种构建单极世界和反构建单极世界的较量中,由于俄罗斯的力量处于一种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俄罗斯对美国的需求和依附就成了另一种决定这场争斗、这种恩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不甘沉沦,俄罗斯就要抗争;因为对美有所需求,俄罗斯在抗争中就不可能走向极端;因为力量不足,俄罗斯就无法全面和美国抗衡。这就是普京外交的全部实质。俄罗斯8年的外交进程显示了普京立场的愈益强硬,这实质上是俄罗斯力量在增长,尤其是军事力量在增长的表现。

  普京把一个一度沉沦的大国带上了崛起之路,一个强国的希望和未来使俄罗斯人得到了鼓舞。这是“普京奇迹”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